4月26日上午,由福州市文化馆、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福清市文化馆、福清市立达孔学会、闽江学院蔡继锟音乐学院佾舞传承中心、福州市佾舞礼乐书院承办,福清市古琴协会协办的“周礼佾舞·八音琴韵”专场展演在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办。
《周礼佾舞•诗经鹿鸣》、笛子独奏《扬鞭催马运粮忙》、古琴独奏《云水禅心》等十多个节目精彩上演,整场展演活动以八音雅韵的琴声、庄重大气的佾舞展现中华礼乐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市民游客在沉浸式的“非遗+旅游”体验模式中感受闽都传统文化魅力。
北宋徽宗时期,大晟乐府典乐师福清人刘诜奉旨制作《大晟乐章》的佾舞方程式及配乐,佾舞发展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福清人刘诜也成为中华音乐史的奠基人而载入《宋史》,北宋刘诜的卓越贡献,奠定了福建闽都“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美誉。同时,刘诜还负责北宋徽宗收藏古琴的收集和鉴定工作,由此开启了中国古琴收藏史和鉴定的先河。
古琴位列八音之首,素有“八音之君、琴定八音”之说,2018年,佾舞传承保护单位福清市立达孔学会率先提出把古琴回归到八音雅乐领域进行研究和探索,恢复佾舞配乐的传承,再续历史文脉,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参与。
通过此次“周礼佾舞·八音琴韵”的礼乐文化展演活动,不断振兴佾舞八音配乐琴箫埙笛的传承实践,对促进佾舞礼乐文化逐渐由阶段性向完整性过渡的传承保护与传播奠定实践基础,也让群众一起体验儒家对真善美的追求,以期涵养身心人格,将形成闽都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亮点。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