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福清市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职能,进一步丰富市民暑期精神文化生活,传承千年古琴艺术文脉,让更多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福清市文化馆特联合福清市立达孔学会和福清市古琴协会,开展2025年暑期古琴公益培训活动。
今天是古琴公益课第一课,晨光漫过窗棂,抚过案上静静陈列的七弦古琴,空气中仿佛已萦绕着淡淡的古韵。20位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热爱的学员齐聚福清市立达孔学会,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佾舞》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福清市古琴协会会长、王林老师的带领下,推开了这扇通往千年琴道的大门。
从“小白”到能弹片段,只需一节课
王老师耐心地示范着 “勾、挑” 的基本指法,指尖在琴弦上灵活地跳跃,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无穷的韵味。
学员们纷纷坐上琴凳,小心翼翼地模仿起来。有的学员一开始手指僵硬,弹出的声音断断续续,脸上露出些许懊恼;有的则学得很快,指尖触碰琴弦的瞬间,便能发出悦耳的音色,眼中闪过惊喜的光芒。
王老师穿梭在学员之间,逐个纠正姿势,随着练习的深入,教室里渐渐响起了整齐的拨弦声。
当王老师带领大家合奏《静夜思》,简单的旋律在空气中交织,虽然还略显生涩,却充满了生命力。
▲播放时双击视频可全屏
原来古琴里藏着这么多“秘密”
王老师耐心地示范着 “勾、挑” 的基本指法,指尖在琴弦上灵活地跳跃,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无穷的韵味。
“大家看琴身上的这十三颗琴徽,” 王老师指着琴面介绍道,“它们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加上一个闰月,古人将天地自然的规律都融入了古琴之中。” 她还讲述了伯牙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的故事,当说到子期逝去,伯牙摔琴谢知音时,学员们都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古琴不仅是乐器,更是古人修身养性的伙伴。” 王老师说,“古人常说‘琴棋书画’,琴居首位,因为它能让人静下心来,与自己对话。” 在老师的讲解中,学员们不仅学到了弹琴的技巧,更感受到了古琴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场与古琴的初见,只是一个开始。在这个美好的暑期,每周一、四的上午9:00-10:45,这些学员将继续在古韵悠悠的课堂里,探索古琴的奥秘,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果你也错过了这次机会,别着急,关注福清市文化馆的后续活动,或许下一次,你就能与古琴来一场美丽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