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历史悠久。唐圣历二年置县,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勤劳、勇敢的福清人民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福清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明证。在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民间习俗,传统音乐、舞蹈,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祭祀信仰,文体技艺等方面,都蕴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福清市注重弘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提高市民非遗保护意识。举办每年一届民间民俗文化节,每年6月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推动非遗图文进校园、进基层、进乡村、进古厝展览。结合非遗旅游线路在一都镇东山村东关寨、南岭镇食菜厝和新厝镇江兜村,开展词明线戏、十番民乐演奏、佾舞、方言盘诗、伡鼓、五瑞兽和海族舞等非遗专场演出。福清市共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国家级1个,省级5个,福州市级15个。其中,佾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竹山祈梦习俗、宗鹤拳、伡鼓、词明线戏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福清市有六个福州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和四个乡村非遗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和产业价值,又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百万玉融儿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宝贵资源,体现了福清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艺术想象和文化意识,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及和谐文化建设都有很大帮助。
传统技艺——黄檗煎茶道
煎茶道又称煮茶道,始于何时暂无定论,但盛行于隋唐却并无疑义。虽然到了宋代,煎茶逐渐为点茶所取代,在中原地区日渐式微,但在少数民族地区和一些边远闭塞地区仍然存留。福清位于中国东南海陬,由于大山阻隔,古时属于边远闭塞地区之一,自唐宋以降直至近现代,民间煎茶习俗未改。其方法虽较陆羽《茶经》所载简朴,且所煎材料从茶叶扩延至“草茶”“凉茶”,但基本方法仍然传承自隋唐时期。明末清初僧人将黄檗煎茶道传到日本,成为日本茶文化中的文士茶,以后又传到民间。至今日本各界仍将隐元奉为日本煎茶道的祖师,毎年五月间举办隆重的全日本煎茶道黄檗茶会,以纪念隐元禅师将煎茶道传入日本的功绩。近几年来,日本煎茶道人士还不断派遣代表团到黄檗山谒祖。煎茶道成为中日民间文化交流一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