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历史悠久。唐圣历二年(699)置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勤劳、勇敢的福清人民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福清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明证。在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民间习俗,传统音乐、舞蹈,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祭祀信仰,文体技艺等方面,都蕴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福清市注重弘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提高市民非遗保护意识。举办每年一届民间民俗文化节,每年6月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推动非遗图文进校园、进基层、进乡村、进古厝展览。结合非遗旅游线路在一都镇东山村东关寨、南岭镇食菜厝和新厝镇江兜村,开展词明线戏、十番民乐演奏、佾舞、方言盘诗、伡鼓、五瑞兽和海族舞等非遗专场演出。福清市共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国家级1个,省级5个,福州市级15个。其中,佾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竹山祈梦习俗、宗鹤拳、伡鼓、词明线戏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福清市有六个福州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和四个乡村非遗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和产业价值,又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百万玉融儿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宝贵资源,体现了福清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艺术想象和文化意识,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及和谐文化建设都有很大帮助。
传统技艺——古法传统糟鱼制作技艺
红糟是福清人自酿的一种红曲酒(即青红酒)发酵后所剩下的米渣,也叫酒糟。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香味和天然的红色色泽,还具有防腐去腥、提鲜、提味、调色等作用。以红糟入菜,是闽菜的独门特色,福清有很多菜肴就是以红糟烹制,如红糟肉、红糟小肠、红糟笋等,古法传统制作的糟鱼更是其中非常有代表性和地方特色的一道菜。
由于传统糟鱼制作技艺较为繁琐,因此常规餐厅已难寻其踪,甚至掌握古法传统糟鱼制作技艺的厨师都鲜少能见。但在闽厨传统技艺保存更为完整的乡宴领域,拥有40年乡厨站鼎经验的闽菜大厨陈崇业,从其母杨慎予处完整习得古法传统糟鱼制作技艺,并予以记录保存并系统传承至第三代其女陈玲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