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非遗保护 > 福清市非遗保护项目 > 福清市级
福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南少林武术吊伤

福清市作为全国著名侨乡,历史悠久。唐圣历二年(699)置县,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勤劳、勇敢的福清人民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福清众多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明证。在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民间习俗,传统音乐、舞蹈,衣食住行,婚育寿丧,祭祀信仰,文体技艺等方面,都蕴含十分丰富的人文内涵。福清市注重弘扬,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力提高市民非遗保护意识。举办每年一届民间民俗文化节,每年6月持续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系列活动,推动非遗图文进校园、进基层、进乡村、进古厝展览。结合非遗旅游线路在一都镇东山村东关寨、南岭镇食菜厝和新厝镇江兜村,开展词明线戏、十番民乐演奏、佾舞、方言盘诗、伡鼓、五瑞兽和海族舞等非遗专场演出。福清市共有6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列入国家级1个,省级5个,福州市级15个。其中,佾舞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石竹山祈梦习俗、宗鹤拳、伡鼓、词明线戏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福清市有六个福州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和四个乡村非遗传习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既具有艺术审美价值和产业价值,又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福清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百万玉融儿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宝贵资源,体现了福清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艺术想象和文化意识,对于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及和谐文化建设都有很大帮助。


传统医药——南少林武术吊伤


南少林武术吊伤,是少林武医的一项独特的疗伤治病技艺,在千百年前随着南少林寺传入而扎根于福建福清。南少林武医以中国医学理论为基础,融合了福建的青山绿水孕育而出的青草药,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

福清历来尚武之风浓厚,德高望重的武师经常是药武相伴 ,在传授武术的同时 ,还把秘传的药物和药方运用在跌打损伤及骨科的治疗。武医擅长从气血、肌肉、经络、筋脉、穴位,骨骼着手,运用武术内劲对患者的患处和相关穴位、经络进行[解穴]、[气化]、[理经络]、[拨筋膜]、[推血过宫]、[整骨正骨]、[导引]等技艺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调养。

福清武术吊伤技艺传承人王征立在传承传统的同时,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这一古老的技艺运用在现代人常有亚健康调理上。即在[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骨盆错位、肘膝、脚踝关节炎]的调理上,有着立竿见影、不药而愈的效果,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信赖。

该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勇敢的走出去交流验证技艺,不断的把好的技术学回来,并根据所传承的秘方依托现代科技工艺提炼升华研制出【黑玉断续膏】、【扶阳驱邪火龙膏】、【武医舒活精油】这几款方便使用的外用药品,使南少林武术吊伤这一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使该项非遗产技艺进一步践行[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福清市文化馆微信平台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Copyright ? 2014 - 2022 福清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551号 闽ICP备15004514号

联系地址:福清市两馆一中心文化馆三楼 联系电话:0591-85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