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群文创作 > 文学
《老福清的故事》第六期:居住环境

老福清的故事,丰富多彩。见证福清的繁华变迁,回味福清的历史韵味。《老福清的故事》系列节目,由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用福清方言讲解,为市民群众献上文艺大餐。今天的节目,福清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将给大家介绍过去福清人的居住环境。


如今,购买住房逐渐成为越来越多城镇居民的普遍行为,居民对住房不再满足于面积和简单的居住功能,开始追求住房质量和居住环境的整体提升。而在过去,家庭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是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要有一间独立的卫生间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早前,福清人的家里普遍没有没有卫生间,需要靠“粪桶 解决生理需求,而路边修建的公共厕所,是为了方便乡下农民进城挑粪用于乡下田间。

过去农业生产落后,农民种地没有机械化的设备,一般都是肩挑手扛,庄稼地施肥用的都是农家肥,因此许多农村生产队就要组织农民到城里向居民买人粪尿挑回去做肥料,而城里的居民就要在清晨早早地把放在家中马桶里的人粪尿提出来卖给农民,农民很辛苦,生活在城里的居民生活环境也是非常艰苦。    

后埔街路下和小桥街附近有几间厕所,这对于附近居民来说,虽提供了便利但是味道相对难闻,天冷的时候附近居民关起门来没什么感觉,天热的时候中午农民来挑粪,热风一吹挥发起来到处都是臭味。但在当时,虽说粪池臭,但老百姓毫无怨言,因为以前人民受的教育要尊重劳动人民,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我们吃到香甜的粮食,都是自挑粪的臭里慢慢演化出来。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八十年代初开始陆有人盖起了房子,自然也就有了居家的卫生间,卫生间不但具有厕所的功能,它还可以洗澡。在此之前,过去家里没有卫生间,福清人很少说“洗身”这个话,通常说“擦身”,就是拿一铜盆,在房间里全身擦一下,这叫做擦身。

随着市化建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化粪池多了,居民生活条件改善,但也有利有弊,农民的田里没有了农家肥使用,田里使用的肥料也变为化肥。没有亲眼看到过去福清人民生活的环境的艰苦,就无法想象农民为了一粒粮食付出这么大的劳动。听着老福清的住房故事,感受着如今住房条件的优越,我们无不感慨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

70年多年来,福清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福感和获得感逐年提升。展望未来,福清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幸福美满


第六期-居住环境



下期的节目中,郑卫建老师将为大家讲述老福清的生活用水问题。敬请关注!


《老福清的故事》节目列表:  

第一期:五座城(上)      Web版

第二期:五座城(下)      Web版

第三期:城关排水系统      Web版

第四期:六大工程            Web版

第五期:照明灯具            Web版

第六期-居住环境             Web版

第七期-生活用水             Web版

第八期:过去福清怎么盖房       Web版

第九期:过去的套衣店           Web版

第十期:过去怎样办酒席        Web版

第十一期:过去怎样买东西    Web版

第十二期:过去人怎么读书      Web版

第十三期:过去是怎么照相的     Web版

第十四期-过去是怎么打电话的      Web版

第十五期-爱国卫生运动             Web版

第十六期-福清冬至习俗            Web版

第十七期-糖糕饼的故事            Web版


福清市文化馆微信平台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Copyright ? 2014 - 2022 福清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551号 闽ICP备15004514号

联系地址:福清市两馆一中心文化馆三楼 联系电话:0591-85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