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群文创作 > 文学
《老福清的故事》第十二期:过去人怎么读书

老福清的故事,丰富多彩。见证福清的繁华变迁,回味福清的历史韵味。《老福清的故事》系列节目,由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用福清方言讲解,为市民群众献上文艺大餐。今天的节目,福清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将给大家讲述过去福清人怎么读书。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整体受教育水平非常低,文盲人口多,文盲率高。资料显示,新中国建立之初,全国总人数5.5亿人,有80%人是文盲。在福清,根据记载,50年代人口普查时,不识字的人占了80%以上。特别在农村,文盲率达90%以上,很多小孩没有读书。那么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福清过去的教育有社学和私塾。私塾,大家叫做私塾斋,主要教学内容,是以小孩识字为主,用《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作为启蒙教材。年长的小孩以读“四书“”五经“以及学写八股文和赋诗作对为主,采用的是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

福清话说“读瞑斋“实际上就是政府办的扫盲班。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中超过4亿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以上。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因此,扫盲成为摆在新政权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全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扫盲班遍布工厂、农村、部队、街道,人们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文化学习中。扫盲运动从50年代初,一直持续到60年代初,10年间先后有近一亿人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当时福清的扫盲成绩也是不菲的。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取得历史性进展,到2000年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达到85%,国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近年来,福清的教育事业更是蓬勃发展,不断创新学校建设模式,合理分布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实施集团化办学。去年,完成了14所城乡公办中小学和6所幼儿园新改扩建,新增学位4800个,新认定11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市适龄儿童百分百地入学读书,过去上不起学没书读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第十二期-过去人怎么读书



在下期的节目中,郑卫建老师将继续为大家讲述《老福清的故事》。敬请关注!


《老福清的故事》节目列表:  

第一期:五座城(上)      Web版

第二期:五座城(下)      Web版

第三期:城关排水系统      Web版

第四期:六大工程            Web版

第五期:照明灯具            Web版

第六期-居住环境             Web版

第七期-生活用水             Web版

第八期:过去福清怎么盖房       Web版

第九期:过去的套衣店           Web版

第十期:过去怎样办酒席        Web版

第十一期:过去怎样买东西    Web版

第十二期:过去人怎么读书      Web版

第十三期:过去是怎么照相的     Web版

第十四期-过去是怎么打电话的      Web版

第十五期-爱国卫生运动             Web版

第十六期-福清冬至习俗            Web版

第十七期-糖糕饼的故事            Web版


福清市文化馆微信平台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Copyright ? 2014 - 2022 福清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551号 闽ICP备15004514号

联系地址:福清市两馆一中心文化馆三楼 联系电话:0591-85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