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群文创作 > 文学
《老福清的故事》第九期:过去的套衣店


老福清的故事,丰富多彩。见证福清的繁华变迁,回味福清的历史韵味。《老福清的故事》系列节目由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用福清方言讲解,为市民群众献上文艺大餐。今天的节目,福清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将给大家讲述过去福清人建房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生活物资也极大丰富。过去人们生活在一种单调枯燥的服饰年代,衣着清一色粗布、卡叽,海昌蓝几乎充斥了城里和乡下,从乡间到城市一片蓝、灰、黑,人人都穿着工农服、中山装,而且绝大多数人是买回棉布自己缝制,条件好点的人家会拿到制衣店缝制。普通人家一年也就一两套新衣,甚至是几年一套。那么,如果需要一套体面的西装参加宴会或者谈生意,有的人就要想到信托部去租套衣服来穿,这在现在是难以想象的。

套衣店是出租衣服的店铺,对现在的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套衣店有点类似现在的婚纱影楼,租借衣服。在过去,女孩做新人用轿子抬,在轿子里看不见她穿成什么样,而新郎官是骑在马上从街上走过,大家都能刚看到,这时候新郎官一定要穿好看,那么新郎官要到套衣店祖衣服、帽子和靴子。

像这样衣服挂在店铺出租的日子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存在着,有的人是衣服不穿了挂在那里卖,有的是家里人戴的手表、缝纫机寄在店里卖。之后,这叫做信托部。

与典当行不同,信托行的业务以代营为主,为托销、托购双方穿针引线搭桥挂钩。信托商店一般分为售品部和收购部两块,售品部负责展示和出售,收购部负责收购和寄卖。在工资不高、物资匮乏凭票供应的年代,人们购买力可想而知。逛不起百货商店时,信托商店就成了首选,在福清,过去就有多家的信托部门开展受托管理和处分物质的业务,同时还有租赁各种衣服、手表、首饰等业务,有需要的人可以通过信托部去租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物质极其匮乏,连老百姓用的火柴、铁钉这样的小东西都要从国外进口,何况说穿衣了。如今老百姓的生活用品极大丰富,中国拥有世界上门类最多、制造能力最强的消费品,工业100多种轻工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日益增强。走在福清的街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衣着时尚的人们是最养眼的一道风景线。


第九期-过去的套衣店



在下期的节目中郑卫建老师将继续为大家讲述《老福清的故事》,敬请关注!


《老福清的故事》节目列表:  

第一期:五座城(上)      Web版

第二期:五座城(下)      Web版

第三期:城关排水系统      Web版

第四期:六大工程            Web版

第五期:照明灯具            Web版

第六期-居住环境             Web版

第七期-生活用水             Web版

第八期:过去福清怎么盖房       Web版

第九期:过去的套衣店           Web版

第十期:过去怎样办酒席        Web版

第十一期:过去怎样买东西    Web版

第十二期:过去人怎么读书      Web版

第十三期:过去是怎么照相的     Web版

第十四期-过去是怎么打电话的      Web版

第十五期-爱国卫生运动             Web版

第十六期-福清冬至习俗            Web版

第十七期-糖糕饼的故事            Web版


福清市文化馆微信平台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 繁荣群众文化事业

Copyright ? 2014 - 2022 福清市文化馆 版权所有 闽公网安备35018102000551号 闽ICP备15004514号

联系地址:福清市两馆一中心文化馆三楼 联系电话:0591-85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