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福清的故事,丰富多彩。见证福清的繁华变迁,回味福清的历史韵味。《老福清的故事》系列节目,由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用福清方言讲解,为市民群众献上文艺大餐。今天的节目,福清市文化馆群文副研究馆员郑卫建老师将给大家讲述过去福清人是怎样办酒席的。
酒席,是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一种日常。无论乔迁新居、长辈寿辰、婚丧嫁娶,都会在酒店摆上酒席,招待亲朋好友。而在过去,由于物质条件匮乏,交通不便,酒楼有限,酒席只能在家里举办,许多从远路赶来喝酒席的亲戚朋友,晚上还要安排过夜。虽说办酒席,就是图个热闹,但客人吃饭的桌椅,睡觉的棉被都是要考虑解决的。那么,这种既劳累又快乐的事情是怎样解决呢?
在过去,但凡有一家人办酒席,周围的邻居都会来帮忙,而且有的亲戚都会全家过来,前前后后忙活至少2到3天。人一多,娱乐活动也多,孩子们相互追逐、打闹,大人们聊天、打牌,场面非常热闹。有的亲戚多年不见,在这个场合遇见,有很多聊不完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在提高,有需求就有市场。因此一种租赁婚丧嫁娶礼仪用品的行业也就诞生了。过去的福清城关就有这样专门租赁办喜庆用品和桌椅的门店,而且福清南门旅社也有租赁棉被的业务。杠、担、桌椅合起来,都作为结婚礼仪整套使用,专门有租赁店出租,人们日子找好了,只需要去租赁店租下这一套,为福清人办酒席提供了一大便利。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个地方都有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如今许多农村仍然保留着很多的传统习惯,喜欢在祠堂办酒席,喜欢和谐友爱的良好氛围,或许这是一种独特的喜庆方式。虽然如今到处酒楼林立,但过去在自家办酒席的那种热闹场面还是值得怀念的。
第十期-过去怎样办酒席
在下期的节目中,郑卫建老师将继续为大家讲述《老福清的故事》,敬请关注!
《老福清的故事》节目列表: